“Redress 设计大赛” 时尚系列
聂颐瑄的Redress设计大赛系列作品”檐下杂文”,灵感源自她家乡北京街头巷尾的生活场景——人们穿着随意而舒适的服装,聚集在一起。该系列采用宽松蓬松的设计,升级改造了纺织样品、服装样衣和二手衣物,例如毛圈棉卫衣和带有松紧带的针织毛衣。通过拼接和组合布条来增添印花图案,而可扩展的裙摆则为造型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
Redress 设计大赛
地区
系列
设计技巧
我对可持续思维的认识很早就扎根了,远在我正式学习时尚之前。我在北京长大,周围的文化是,老年人会精心缝补旧衣服,把它们改造成新的、实用的衣服。每一针一线都承载着记忆,每一次修补都增添了独特性。
然而,直到搬到美国,我才真正致力于实践可持续时尚。在这里,我受到了年轻人广泛接受的复古文化的启发。穿二手衣服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享受。这种思维转变让我想要做更多,探索减少废弃的创造性方法。
我的系列作品致力于通过重构和叙事,将废弃的服装重新改造。虽然升级改造如今已是普遍做法,但我的独特之处在于我融入每个设计中的叙事。每个造型的灵感都源于北京平凡却饱含情感的街景——临时搭建的理发店、下棋的老人、摆放在家门口的不相配的家居用品。
这些记忆,当用回收的布料转化为服装时,既拥有质感,又拥有灵魂。我认为可持续性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情感——在延续生活历史的同时,延长服装的寿命。
我的梦想是帮助衣服重获新生——让那些曾经被遗弃的衣物重获价值。我相信设计的力量能够重新唤醒被遗忘物品的情感和功能。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乐于玩转二手时尚,这也给了我不少启发。这给了我希望和能量——我看到了通过创意造型、色彩和廓形改造旧衣服的无限可能。我希望我这种对色彩的愉悦运用能激励他人重新发现他们已有物品的潜力。
绝对是发饰!我喜欢戴帽子、围巾或发圈。它们虽然小巧,但功能强大——能为服装增添个性,而且戴法多样。
我经常用剩余的布料自己做,尤其是那些有个人价值的。对我来说,它们每天都在提醒我,时尚可以既实用又有趣。
这个系列致力于对二手服装的再造。每件作品都由废弃的服装或剩余的材料制成,并重新演绎成新的叙事。
对我来说,可持续性并非一种潮流,而是一种长期的理念——它重视过程、耐心和创造力。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邀请更多人去发现现有事物中隐藏的魅力。